黑色酷兒浪潮

2019/09/19

一群人的故事主線,常常只是另一群人的番外篇。有些人舞台上奮鬥多年,聚光燈卻始終打不上他的臉。其間差別,或許只在於掌鏡的是誰。然而非主流內有更非主流,壓迫下有更壓迫,打開了真相的箱子,卻見不到夾層的情形比比皆是。

石牆 50 年,各種紀念活動在紐約浩浩蕩蕩展開。距離那間酒吧車程 20 分鐘的布魯克林博物館,還規畫了系列展覽,一路排到年底,其中一位黑人導演 Tourmaline的短片作品格外引人注目。Tourmaline一年前已推出14分鐘的《Happy Birthday, Marsha!》,敘述已故黑人平權先驅Marsha P. Johnson的事蹟,她在石牆事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,卻不常為人提及。今年Tourmaline將時間軸拉得更早,新作《Salacia》的主角乃是美國最早的跨性別黑人之一Mary Jones。從事性工作的她,在1836年因竊取嫖客皮夾遭到逮捕,警方訊問時將她裸身檢查,才發現她腰間繫了一件皮製器具,既可模擬陰道,同時也掩蓋自己生理男性的事實。近兩百年前的社會氛圍下,光是變裝即構成犯法,Mary Jones遭判5年徒刑。期滿後她再度因變裝入獄,歷史上的記載至此嘎然而止。


根據美國人權戰線的資料顯示,在全體美國黑人裡,LGBTQ人口約佔3.7%,總數超過百萬。自石牆以來,這條平權之路走了好遠,美國黑人未曾缺席,他們的歷史卻現在才要開始寫,給不分種族的所有人看。電影、音樂、文學這些大眾文化是理所當然的切入點。1926年作家Richard Bruce Nugent在短篇小說《Smoke, Lilies, and Jade》中,首次清晰描繪黑人同志的愛情,然而直到晚近,他們才逐漸成為主流世界的主角。一如漫威的《黑豹》史無前例宣告了黑人的未來夢想,2017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《月光下的藍色男孩》也爆炸式地向世界揭示黑人男孩之間淚跡斑駁的情愫。無論觀眾喜不喜歡這些作品的美學呈現,也無法否認當中意圖突圍的衝擊力。

然而視而不見的情形遠勝偶爾的榮耀時刻。80 年代末,靈感取自雜誌模特兒姿勢的折手舞盛行於哈林區Ballroom文化,而後瑪丹娜一曲〈Vogue〉讓它名滿天下,卻少有人記得背後的黑人起源。另一方面,細數美國主流同志雜誌,異性戀白人登上封面的次數甚至比黑人同志還多,一度引發推特上「#GayMediaSoWhite」的串連抗議,跨性饒舌歌手Mykki Blanco也重砲抨擊:「如果連Vogue和Vanity Fair 這種時尚雜誌,在同志議題上都比同志雜誌進步,那問題可大了。」


只要看過美國黑人電影,大概都說得出他們文化中的典型日常。一個黑人家庭裡的父親,肩負全家人的生計,因此也特別沙豬自傲;面對種族歧視而不友善的求職環境,不少人為了賺快錢,選擇鋌而走險,販毒強盜是家常便飯,從家庭缺席時有所聞。母親通常要帶好幾個小孩,穩定家庭是第一要務,這讓她們不僅溫柔,更需強悍。週日全家要一起上教堂,約會得穿西裝洋裝。各種來自傳統家庭、宗教的刻版性別分工和角色十分堅固,要發展別種氣質極其困難。少數種族裡的性少數加倍弱勢,沒有幾個人願意曝光身分,這也使得相關的研究調查寸步難行。

類似的困境發生在黑人音樂裡。往昔浪漫纖細的靈魂樂情歌,向來有不夠男子氣概之譏。70 年代的靈魂樂天王馬文蓋(Marvin Gaye)原姓Gay,為撇清性向謠言只得改姓。80 年代走紅的歌手路瑟范德魯斯(Luther Vandross),演唱功力讓無數女歌迷為之傾倒,外型福態的他一生鮮有緋聞,逝世12年後才被好友派蒂拉貝爾(Patti LaBelle)在電視節目上出櫃。派蒂表示,「他跟我說,他只是不想讓全世界的人失望」。可先不論市場考量,路瑟就算想出櫃,在主流黑人樂壇也毫無前例可循,根本無從知曉壓力會多麼巨大。他生前接受Vibe雜誌專訪,道出自己 50 歲依然求愛不得的痛苦。一位演繹愛情的歌手,竟然從未得到一份完整的愛情,多麼諷刺。


要說有哪位人物一舉打開了黑人性別角色流動的可能性,那絕非全能的音樂天才王子(Prince)莫屬。他身為一位生理男性,公認比交往過的所有女孩都美麗。他尤其擁抱自己宛如雌雄同體的特質,在專輯封面大膽穿上丁字褲、在MTV音樂大獎上展露俏臀(與一般異男式露屁股的粗野有著天壤之別)、高跟鞋和大濃妝更是見怪不怪。以紫色為代表色的王子,音樂裡還充滿性愛的趣味與活力,激發了一整個世代的黑人青年。


今日的黑人性少數困難依舊,但已不再孤立無援。洛杉磯嘻哈團體Odd Future向以恐同著稱,卻也提拔了一男一女的同志歌手法蘭克海洋(Frank Ocean)和席德(Syd),他們的中性氣質與當下流行音樂風格不謀而合,吸引為數不少喜愛另類品味的年輕樂迷。前述的Mykki Blanco甚至公開自己HIV帶原的事實,他原本預測音樂生涯會因此告終,「大家知道的Mykki Blanco是個有趣的人,然而談論愛滋一點也不有趣,那我怎麼可能既有趣又染上愛滋呢?」準備轉行當記者報導全球 LGBT 議題。出乎他意料之外,上萬名歌迷對他開誠佈公熱烈支持,讓嘻哈界得以留下這位美學風格獨一無二的藝術家。


27歲的澳洲黑人男演員Keiynan Lonsdale在校園電影《親愛的初戀》(Love, Simon)結尾,與靦腆的白人男主角一吻獲得MTV電影獎「最佳接吻」喝采,他領獎時表示:「你可以活出你的夢想;你可以穿洋裝;你可以親吻你的愛人,無關他們性別;你可以相信奇蹟;你可以做你自己。」另一方面,帥氣影星Jussie Smollett 則在歷久不衰的《嘻哈帝國》(Empire)影集裡與男友步入禮堂,堪稱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樁黑人同志婚姻。這些由LGBT社群支撐的主流曝光,即是長年僵化的黑人文化已然鬆動的證明。他們的聲音不再微小,不再甘於當個歷史的無名氏,可以想見下個時代,他們的愛會讓世界天翻地覆。

 

■文/BRIEN‧圖片來源/Shutterstock

*本文收錄於LEZS34〈黑色酷兒浪潮〉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