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怕標籤─HUSH

2018/10/09
不怕標籤─HUSH
不怕標籤─HUSH
不怕標籤─HUSH
不怕標籤─HUSH
不怕標籤─HUSH
不怕標籤─HUSH
不怕標籤─HUSH
不怕標籤─HUSH

「你可以想像,這個世界原本是一面巨大的鏡子,後來鏡子破了,變成每個人眼睛裡的一個小碎片,每個人透過這個小碎片,看到了全世界,但是別人看到你,只是一小片鏡子,裡面折射著無數不同色彩的小光束,是不同的資訊和信仰,就像是這個世界爆炸的資訊,像是現在的社群媒體。」

「HUSH到底經歷了什麼?」新歌一出有歌迷這樣問,或許想從作品回推一個創作者的實際人生,註定是一趟徒勞無功的旅程,但透過他同時啟動的哲思與幻想,透過他多核心系統的運作,從各種面向、複合載體的導覽,彷彿我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更立體的看了一遍。《換句話說》從3月開錄到5月,終於發表了第一支單曲,完整大碟直到九月才正式推出,瑪莎說,「那些創作最需要的是HUSH,那個把他們一字一句寫出來唱出來的人,自己親力親為地去為它們用編曲拋光,用歌聲注入靈魂。」第一次當製作人,也是最充分完整自己音樂的一次,或許就從幾支單曲推敲出端倪。

一無所知,卻很愉悅
「我是第一次自己當製作人,從許多小環節學東西,一邊累積,一邊沈澱,再一邊重新開始循環,雖然沒有經驗,一無所知,卻很愉悅。」整個過程意外地享受,歌曲中的複雜矛盾、細膩層次,似乎也只有透過自己的手才得以貫徹,為自己保留更大的空間,就能更大膽地放手去玩。在表演上,這次HUSH也打算先把自彈自唱的野心放下,專心唱歌,在前幾首〈怎麼開始的〉、〈對等關係〉令人咀嚼再三,那些歌被寫出來的當下,已經被賦予怎樣的想像和情緒?

〈換句話說〉最想要談的,「或許是一個很老掉牙的事情。」因此這個題目是申論題,擺明著前提卻需要每個人再去一探究竟,「〈換句話說〉就像一個思考專用的螺絲起子」,HUSH這樣說。原本不懂,用一句話、換句話說地告訴你,經過想法的轉化而形成理解,是一個扭轉的概念,然而這過程本質上是一個詞曲架構出來的迷宮,有入口、有出口,接受到了什麼,表達出去什麼,也有迷路的時候,夢醒了,有時候卻還在夢遊,「是不是很抽象?」HUSH笑著說,可能已經習慣許多人放棄理解,那就把解釋權留給自己。HUSH到底是哪一種類型的創作者?「創作前需要醞釀,需要觀察,我是屬於觀察型的創作者,當然自己的經驗也會被自己觀察。」

不一樣的愛情故事
「一切都亂了,我們都該負責任」,這首歌是「怎麼開始的」(?)「既然寫感情的歌已經這麼多,我不如寫一個偏一點的東西。」比起正常程序的感情故事,少數世界裡的真實才更應該更被大家關心,提到法蘭西絲·麥多曼 Frances Louise McDormand 在今年領奧斯卡拿獎致詞最後所丟下的那兩個字:「Inclusion Rider」,正是HUSH的心底話,弱勢/少數族群的面貌需要在大眾文化裡被呈現,用更多不同的面向來談日常,既然擁有不一樣的背景,提供不同角度的創作觀點對HUSH來說絕對的必要,如果有什麼說不得的話,就由他來講。

而〈對等關係〉很大程度反映出HUSH自己的感情世界,「對等」,有雙關語意,是對賭的「對」,彼此等待,同時也是等號的「對等」,勢均力敵,等待自己變得更好,等待對方變得更好,「我尋找的比較像是對手,而不是對象,這並不是因為感情裡的好強,而是回到各自生活領域,在那不見面時的三四天,能不能努力地生活、工作,成為比對方更好更強大的存在,這會激發彼此,影響對方,產生一種良性的競爭關係,在一起的時候又可以做那些對象的事,不斷尋求動態平衡的關係。」

 

■文/ Stanley Kuo‧攝影/ Triangle Yang

*本文節錄自LEZS31〈不怕標籤─HUSH〉。
欲閱讀全文,請購賣當期雜誌。

 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