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有理、性別無罪
2018/07/02如果《Lords of Dogtown》寫下70年代的滑板歷史,《Thrashin》重現80年代的加州滑板風潮,《Skate Kitchen》(中譯:#滑板少女) 就是這個時代滑板文化縮影。雖然不如前面兩部融合滑板歷史與華麗技巧,讓人看得血脈噴張,這群女孩們在現實生活中正是另一組橫行紐約街頭的滑板之王,透過Instagram迅速累積大量粉絲,與其他活躍IG的女性滑板團體如Brujas,在男性主導、充滿睾丸激素的滑板世界裡,創造了新的現象,成員有西裔、黑人、女性,挑戰性別刻板印象,也代表對白人至上和父權社會的反抗,她們的崛起,鼓舞了許多不符合傳統身份的滑板選手。最重要的,《#滑板少女》創造電影史上一個新的篇章,第一部取材Instagram改編的電影。
▲《#滑板少女》劇照
女孩們的性別故事
Rachelle Vinberg18歲時創辦Skate Kitchen,某次在YouTube影片看到有人評論:「她應該待在廚房裡,給我做三明治」,取下諷刺意味十足的名字,要待廚房就待在Skate Kitchen吧 。她們po上短又吸睛的滑板影片,恣意地穿梭在紐約街頭,在金融商辦外的階梯翻板,在頂樓上映著天空為景拍下豚跳照片,利用IG為女滑板選手提高曝光度,時尚品牌Miu Miu找上導演Crystal Moselle把Rachelle的故事拍成短片《That One Day》,Skate Kitchen的影響力蔓延時尚圈,更被Vogue雜誌稱為「紐約最酷的女子滑板團體」!
Moselle決定把故事拍成長片,Rachelle本人出演女主角,飾演熱愛滑板的卡蜜兒,難以融入充斥著性別歧視的滑板圈,偶然在Instagram上發現在曼哈頓滑板的 Skate Kitchen,這群無所畏懼的滑板少女,在水泥叢林裡享受疾風衝擊肌膚的快感,她找到了屬於女性的滑板世界,找到了友誼與歸屬。演員都由Skate Kitchen的隊員真實出演,Jaden Smith(Will Smith的兒子)也嘎其中一角,飾演與卡蜜兒曖昧的板弟,《#滑板少女》在今年日舞影展上大受好評,一路神神秘秘,網路上連預告都找不到,這次台北電影節早於美國院線搶先播映,我住在美國的朋友都喊嫉妒。
▲《狐假虎威》劇照
權力與性的角力
近年東南亞的短片相當生猛有力,今年台北電影節收錄好幾部東南亞新銳短片,講述海邊性服務者初嚐自由的《女神的滋味》與改編經典傳奇《武松殺嫂》都看得好過癮。我最喜歡的是其中一部印尼短片《狐假虎威》,關於兩個青春期男孩的故事,一個是高級官員的兒子,一個私酒販的兒子,兩人既是朋友又同時具上對下的權力關係,在炙熱的夏天與男孩們不間斷的手淫之間,展現各種權力與性的關係。有趣的是,導演盧奇說原先的劇本主要在談壓抑的性取向,在籌備過程,剛好經歷印尼總統選舉,其中一位候選人曾是將軍,並有侵犯人權的案底,不但得到許多支持,甚至也有企業贊助他的競選活動,” 我開始對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權力作用感興趣,以及被壓迫者如何發現,並且利用這個力量。「大腿間與手上的那把槍誰比較危險」,導演用青少年不受控的強盛性慾,把政治腐敗、操縱、身體和心靈的淫,揭示這個嚴肅侵略性的敏感話題,讓人無法忽視他的瘋狂與新意。
改編自真實事件,結局通常都帶點悲劇性,《男孩瑪麗蓮》裡的馬可斯渴忘成為女人,住在偏僻鄉村裡,他每天日復一日跟著哥哥去牧場擠牛奶維生,唯一的樂趣就是趁著媽媽不在偷偷穿上洋裝,戴上面具跟女閨蜜騎著車去參加城裡的狂歡節,無趣而封閉的農村裡,壓抑著他變裝的渴望,只有在這裏能化身為令人神魂顛倒的女人,恣意跳舞展現身體的美。全片滿是令人無法呼吸的無奈氣氛,最深的暴力不是來自鎮上歧視的眼光,貧困封閉的生活裡只有彼此,家人的不理解與失望足以壓垮整個世界,一輩子無法逃脫的絕望感,最後回馬槍冷不防來地又狠又準。
可以拿來相互觀照的是《他換她的心跳》,背景設在一個性別烏托邦科幻時代,能任意把靈魂移植到別的身體上。奧利深深愛著自己的男性好友,身為肢體障礙的男同志,不但無法隨性跟著節奏舞動身體,也無法表露自己的心,他決定進行身體移植手術,把自己換成一個金髮大正妹。得到家人朋友的祝福,奧利成為一直想成為的女人,不再受限於身體,暗戀得不到回報,她畫上冶艷的妝在舞廳與陌生男子跳舞,盡情獵艷濫交,新身體卻也開始考驗奧利的友誼與親情。《他換她的心跳》討論性別認同外的更多問題,即便可以隨意更替性別,青少年對性向迷惘、自我困惑,心裡狀態仍無法因此得到解套。低預算拍成的電影,不精緻但巧妙點出青春期同志的處境:性慾,認同,多重歧視,超脫想像之外的男女變變變也讓看的過程充滿趣味。
■文/ Wen Hsiao‧劇照提供/ 2018台北電影節
本文轉載自LEZS30〈青春有理、性別無罪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