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記者夢到金馬之路:劉奕兒與《女兒的女兒》范祖兒的靈魂交織

2024/11/20

紅褐色的皮衣搭配著俐落的短髮,眼周閃爍著藍色亮片,妝容帶著一絲叛逆與不羈,這個完全顛覆劉奕兒溫婉形象的造型,正是她在《女兒的女兒》中飾演的范祖兒——一個外表看似桀驁不馴,內心卻極度渴望被愛的年輕女同志,這樣的形象轉變,不僅考驗著劉奕兒的演技,更挑戰著她對表演的理解與詮釋。

 

意外與必然的演藝之路
 
「完全沒有料到自己會成為演員。」劉奕兒笑著說。畢業於新聞系的她,原本打算成為一名體育記者,多年來總是默默待在角落寫稿、拍照,從沒想過自己有天會站在鏡頭前。命運的轉折發生在一次小劇場的演出機會,那時她已大學畢業,正準備展開記者生涯。「在那個瞬間,我發現表演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,它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是很私密的,充滿創造力的過程。」
 
這個決定背後,還有更深的家庭因素。當時家人遇到健康問題,表演工作時間較為彈性,意外地成為了最好的選擇,「當時的我是真心喜歡演戲的,又剛好有這個轉機,我便勇敢地踏進這個未知的領域。」

 

當奕兒遇見祖兒,靈魂的完美共生
 
「好像是緣分來了。」回憶起與范祖兒的初次相遇,劉奕兒眼神裡閃爍著特別的光芒。在《老狐狸》慶功宴上,她收到這個角色消息,還沒看完整個劇本,內心就已經湧出一種強烈的直覺——這個角色,她一定要用盡全力去靠近。
 
為了完全進入這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,劉奕兒做了許多準備,不只是外型上直觀的改變、肢體語言的調整,更在精神層面上與祖兒建立深刻連結,讓每個舉手投足都帶著祖兒特有的叛逆氣息。「我必須把自己完全清空,因為范祖兒身上有太多與我相反的特質。」但正是這樣的反差,反而讓她更能享受角色帶來的豐富情感。奕兒不只為角色準備專屬的道具——特製的滑蓋煙盒、精心挑選的打火機,更讓自己完全沉浸在祖兒的世界裡。

在拍攝過程中,劉奕兒逐漸發現自己與范祖兒的界線越來越模糊。「有時候我會分不清楚現在是誰在說話,是奕兒還是祖兒。」像是在紐約買紅酒的那場戲,「其實我們演完了,但導演沒有喊卡,我發現自己還在繼續用祖兒的方式存在著。」在那個時刻,她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情感湧動,「那不是劉奕兒會有的反應,是完完全全屬於祖兒的。我突然理解了她的一切——她的痛苦、她的渴望、她的不安全感。那一刻,我覺得不是我在演她,而是她在帶領我。」
 
即使在戲劇殺青後,這種微妙的共生關係仍然存在。有時在日常生活中,她會不經意流露出祖兒的神態或語氣,「祖兒的靈魂一定在我身上。」劉奕兒說,「我會不小心用『我』來回答關於祖兒的問題,因為那些經歷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。」這種角色與演員的深度交融,不只豐富了她的表演,更深刻地改變了她看待生命的方式。

 

演員的成長與蛻變
 
回顧自己的演藝之路,劉奕兒的表演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。「演戲真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」她強調,「你必須真實地活著,才能讓角色活起來。」她喜歡回外婆家種菜,享受與自然相處的時光,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尋角色的靈感。
 
「每個角色都會教會我一些事。」從最初的忐忑不安,到現在能夠自在地與角色對話,劉奕兒在演技上的進步有目共睹,她也更懂得如何平衡讚美與批評,「以前的懷疑是來自不自信,現在的懷疑變成了如何讓自己更好。」范祖兒這個角色,某種程度上則見證了劉奕兒作為演員的成熟。「祖兒教會我勇敢。」她說,「她讓我學會了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不完美,如何在保持真實的同時,也能找到愛與被愛的方式。」

對劉奕兒來說,范祖兒不只是一個角色,更像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人性中最真實的渴望與脆弱。透過這個角色,她不只完成了一次演技上的突破,更在心靈上有了更深的體悟。「希望觀眾在看到祖兒時,也能感受到她內心的美好與掙扎,能夠理解每個人都值得被愛,不管外表如何。」
 
從台北到紐約,從反叛到療癒,劉奕兒用她細膩的演技,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立體而動人的范祖兒。這個角色不只讓她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,更重要的是,在演繹的過程中,她找到了表演的真諦——那就是用真實的情感,觸動每一個觀眾的心。

專題統籌:李昭Nymph Lee
平面攝影:Hedy Chang
採訪撰稿:陳卉
化妝:王上綺Sun Wang
動態與剪輯:Eden
場地提供:Hedy Chang
特別感謝:東昊影業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