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立遺囑,就是寫好人生最後一封情書(上)

2024/11/15

創作緣起:一場講座與一場官司

會創作《從今以後》這個以女同志伴侶為主角的作品,源於楊曜愷在2020年參加的一場講座,討論LGBT伴侶的遺產繼承權;其中講者拿來說明的一些案例深深觸動了他。會後,他透過講者連絡上案主進行訪問,而她們剛好都是女同志,這些訪談內容便成為《從今以後》的劇情原型。「香港電影中關於年長女同志的描寫非常缺乏,這也是我想拍這部片的原因之一,」楊曜愷說。

楊曜愷為《從今以後》蒐集題材之際,一場關於香港同志平權的官司也在如火如荼進行,那就是吳翰林(Edgar Ng)與李亦豪(Henry Li)的「居屋/遺產案」。吳李兩人於英國結婚後,打算在香港購買公共住宅同居,但主導公宅計畫的香港房屋委員會拒絕承認海外同婚關係,導致他們不能合法住在一起。而且同性伴侶在香港如沒有另訂遺囑,配偶將無法繼承對方遺產。吳翰林在2019年就同性伴侶的居屋權與財產繼承權問題申請司法審查,卻於隔年因憂鬱症自殺身亡。喪偶的李亦豪接任這些未完的申請案,自己也因無法以配偶身分替丈夫處理後事,又在2021年申請同性配偶後事安排的司法審查。

「在我訪問那場講座的案主後,就有人介紹我認識李亦豪,當時我已確定會拍攝《從今以後》。後來我與Henry成為朋友,聽到他說自己的故事,覺得很多地方都跟《從今以後》很像,」楊曜愷說。「幸運的是,從目前司法審查的走向看來,Henry最後應該能在年底勝訴,不然他的故事實在太哀傷了。」

楊曜愷之所以如此關注同志伴侶遺產繼承權的議題,也是出於實際考量:「同婚在香港尚未合法,又不承認在其他同婚合法化國家所締結的婚姻關係。就算同志在第三地結婚,一旦回到香港,就會跟Henry一樣,失去所有婚姻相關的保障;所以我想透過《從今以後》來彰顯與反思香港同志伴侶現在的困境。」

 

異同探索「家庭」的定義

《從今以後》對楊曜愷而言,不只是關於同志伴侶爭取遺產的故事,更像一部探討「家為何物」的家庭倫理劇:「家人是什麼?依照法律定義,家人是血緣關係上最親近的人。但LGBT族群多半因為性向問題很難跟親人交心,所以通常選擇與自己的摯愛而非至親來共度一生。對他們而言,這些毫無血緣關係,但實際上相處最久、最深的人,可能比原生家庭還要親。」特別是一旦走到生命盡頭,誰才是最重要的「家人」?社會又如何看待同志與其伴侶的關係?

或許這也是為何片中Angie喪偶後的處境讓人心有戚戚,一舉獲得同志與非同志觀眾的廣大共鳴:對Angie來說,Pat的死不僅讓她痛失摯愛,也讓她喪失在Pat家族原有的地位。更糟的是,為了證明自己與Pat多年的伴侶關係並非虛構,她必須四處奔波據理力爭,尊嚴盡失,還有可能無法留住自己與伴侶的房子。

「這正是我訪問過的那些女同志所遭遇的事實,」楊曜愷說。「與男同志伴侶在香港的處境不同,女同志同居可以用好姐妹、好朋友的關係蒙混過去,就算兩人都未婚,大眾也不會投以異樣眼光。有些女同志因此認為可以僥倖躲過社會的歧視,甚至被伴侶家人所接納。她們花很多時間跟伴侶家人相處,出席對方的家族聚會,甚至一起度假。長久下來她們會有種錯覺,以為自己已經成為對方家庭的一份子;直到伴侶過世,才驚覺之前的和樂融融只是表象。尤其在華人的傳統裡,面對家務事經常不會主動說破,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;但一旦遇到攸關利益的場合,事情就全變樣了,Angie就是一個例子。」

即便如此,楊曜愷也不想用非黑即白的方式,單純以好人/壞人來區分Angie與Pat哥哥一家:「我想讓觀眾理解,哥哥爭取這棟房子,是因為他真的需要。」導演在片中用很多細節呈現兩家在生活水準上的落差,突顯哥哥家的經濟困境,使觀眾在同理之餘,也能進一步思考:如果自己處於他們的位置,會願意把房子讓給在法律上形同陌路的長輩嗎?「我希望觀眾可以藉此審視內心的恐同程度,以及自己對LGBT的伴侶關係究竟能接納到什麼地步?能為此犧牲自己利益也在所不惜,只求給對方一個公道?我認為透過對這家人的同情,可以讓觀眾好好思考這個問題。」

 

做好準備,迎接第一次的女同志電影

 

首次拍攝女同志主題的長片,楊曜愷坦言一開始很不安,因為除了訪問從講座找來的女同志,幾乎沒有其他第一手資料可供參考;於是他求助於《從今以後》的聯合監製鄧芝珊(Denise Tang)。鄧是大學教授,長年從事香港女同志的口述歷史研究。她把自己的訪談對象介紹給楊曜愷,讓他得以深入了解香港年長女同志的生活樣貌與內心掙扎。開始寫劇本後,他也找來更多女同志幫忙讀本並給予建議,調整後再請她們確認,終於創造出滿意的成品。

訪談女同志的過程中,楊曜愷注意到男女同志回憶往事時的一大差異:相較於男同志喜歡強調自己的風流戀愛史,女同志更樂於談論每段感情裡印象深刻的片段,例如第一次牽手、第一次接吻等。他將自己的觀察融入《從今以後》的拍攝手法,用許多細節堆疊出Pat與Angie的日常,讓觀眾一開始就看到那些最簡單也最深刻的生活片段,藉此呈現兩人經年累月的深厚情感。

至於《從今以後》的主要演員區嘉雯(飾演Angie)與李琳琳(飾演Pat)都是首次挑戰女同志的角色,但兩人在片中互動卻十分自然。這一來歸功於導演的精準選角,二來則在於充足的準備工作。區嘉雯曾演出楊曜愷的前一部長片《叔.叔》,精湛演技與外柔內剛的個性,使她成為飾演Angie的不二人選。李琳琳則是楊曜愷在觀看早期港劇時所發現的驚喜:她曾在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的電視劇版裡飾演祝英台,女扮男裝的造型充滿英氣,十分符合Pat一角的形象。

(未完待續)

*下集請見:預立遺囑,就是寫好人生最後一封情書(下)
 

■採訪‧撰文/Vickie
■受訪者簡介
楊曜愷(Ray Yeung)
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碩士(MFA)畢業,2000年起擔任香港同志影展(Hong Kong Lesbian & Gay Film Festival)協會主席。

首部長片《我愛斷袖衫》(Cut Sleeve Boys, 2006)榮獲洛杉磯同志影展「Outfest」最佳電影。第二部長片《紐約斷背衫》(Front Cover, 2015)榮獲2016年聖地亞哥「FilmOut」同志影展最佳劇本、孟菲斯「Outflix」電影節最佳國內電影評審團大獎,以及波士頓亞美電影節觀眾大獎。第三部長片《叔.叔》獲得金馬獎五項提名與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提名,最後於後者成功摘下最佳男主角(太保)及最佳女配角(區嘉雯)兩項殊榮。2024年,第四部長片《從今以後》榮獲第74屆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劇情片,並獲得第61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、最佳導演、最佳女主角與最佳剪輯四項提名。

區嘉雯(Patra Au Ga-man)
畢業於美國密蘇里大學,並在香港大學取得教育文憑。曾任香港話劇團全職演員。曾獲第三屆香港舞台劇獎「最佳女主角(喜劇/鬧劇)」、第九屆及第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「最佳女主角(悲劇/正劇)」。2020年憑《叔.叔》奪得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,2022年憑《窄路微塵》再度入圍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。2024年以《從今以後》獲得第61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