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芷萱的前異女觀察日記 》現在的台灣,還是有可能受到「重男輕女」影響嗎?「重男輕女」不只是上一代的事
2021/04/10近來有篇丹麥公衛學者的文章指出,台灣是全球少數新生兒的男女比例異常過高的國家。
聯合國公布的出生嬰兒性別比正常標準為 1.05,即每 100 位新生女嬰,對應 105 位男嬰出生。但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19 年的文章指出,全球 2017 年有 12 個國家有顯著的性別不平衡,台灣是其中一個,性別比例為 1.08。作者透過數據指出,「重男輕女」、性別歧視,不只是上一代的事。
此篇文章在臉書上引發熱烈討論,許多人主張「身邊都是想要女孩的家長,台灣已經沒有重男輕女這件事了,這數據恐怕是因為其他原因吧?」甚至提出可能是吃的東西問題、環境問題,總而言之就是不願意相信台灣「可能」因為重男輕女,而影響了出生嬰兒的性別比。
本文並不打算爭論「台灣人到底有沒有重男輕女」或是「出生嬰兒性別比是否可以代表重男輕女?」這些問題,而是想換一個角度談「現在的台灣女生是不是還是有可能受到重男輕女影響?」
思考這個問題,要先從區分世代開始。
我們先假設現在20多歲的女生,父母大概50幾歲,而阿公阿嬤差不多是80歲左右。根據國健署的家庭與生育調查報告歷年變化可以看出,「對子女性別偏好指數」逐漸往性別平等、男孩女孩一樣好的方向邁進,這三個不同世代顯然受到父母重男輕女觀念影響的程度不同。
20多歲女生的父母,可能確實對孩子是什麼性別並無特別偏好——即使在統計上整體而言現在50歲的群體還是略微偏好男孩——也很可能給女兒平等的對待和同等的資源,但50幾歲的母親當年出生和成長的環境並非如此,而50幾歲母親的父母輩,也大多仍屬於有重男輕女觀念、甚至財產繼承需要特留分保護的一代。
觀念會改變,但也會繼承和跨越世代的影響,試想,若我們都可以理解80歲的一代有重男輕女觀念,那他們對孫女和孫子會是完全一樣的態度嗎?先不說日常中社會有多少對女性的刻板印象,男孩女孩大不同的教養方式也在2021年的今天仍然相當流行,最起碼,如今20多歲的女生,在生命中的其中一部分重要他人、直系血親,就是有重男輕女觀念的阿公阿嬤。
依照每個家庭關係的不同,受到阿公阿嬤觀念直接影響的程度可能會有差異。但我們還可以試想另一個情況,如今50幾歲的父母輩,20年前準備結婚生子的時候,他們的爸媽公婆就是80歲的這一代,他們生下的嬰兒的性別是否會影響母親在家中的地位和長輩的態度?答案恐怕常常是肯定的。那這些曾有此經歷的父母,真的有辦法完全不把這樣的情緒和經驗帶給下一代嗎?
指出這一點,並不是要說台灣沒有改變的可能,正好相反,台灣確實逐漸在往前走。然而在往前走的同時,我們不能忘了傳統的陰影仍在暗處,在我們也許沒注意到的地方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,唯有透過更多的教育和社會上對此問題的普遍重視,我們才可能真正有一個更平等的未來。
■封面圖來源/Pexe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