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座橋,連結起人與人的故事-專訪Su Cassiano

2019/07/26
我是一座橋,連結起人與人的故事-專訪Su Cassiano
我是一座橋,連結起人與人的故事-專訪Su Cassiano
我是一座橋,連結起人與人的故事-專訪Su Cassiano
我是一座橋,連結起人與人的故事-專訪Su Cassiano
我是一座橋,連結起人與人的故事-專訪Su Cassiano
我是一座橋,連結起人與人的故事-專訪Su Cassiano

她是攝影師、寫作者,也是社會運動家,只要是被疏離於社會主流網路之外的族群,就是她的鏡頭想關切的對象。今年三月她造訪台灣,記錄了一次次婚姻平權運動,最後甚至與同志朋友一起見證524婚姻平權過關。也許台灣只是她在柬埔寨、雪梨之後,記錄LGBT族群的另一站,但她在這裡看到全亞洲第一個意義特別的美麗彩虹。  

Su Cassiano來自法國,旅遊足跡卻遍佈亞洲、澳洲,打開她的官方網站,首頁是剛動完縮胸手術的跨性別者,正面全裸坦然看著鏡頭,背景是尋常的居家環境。圖片向右轉,會看到一張張女性肖像,全在「超越身體表象」(Beyond our Bodies)這個主題之下。每張圖附有解說,有時是囈語般的獨白,訴說著Su與被拍者之間的互動絮語:「我知道你因為害怕,而不得不讓自己變得更勇敢,我想念這樣的你,那是我們共有的好時光。我常想,為什麼它消失了。不管在那裡或這裡,每天都有展現勇敢的方式,不要低估它,它會彙集成河。」

有時候是宣示:「『超越身體表象』是持續進行中的女性主義計畫,主要呈現現代社會中關於女性與性別酷兒的故事。透過親密的凝視,得以重新賦予被邊緣化的他們新的話語權與力量,也可以展現在各種文化、成長背景與身份認同的背景之下,我們又是如何活出自己的身體。」

打破藩籬、去除標籤、展現多元,這些都是Su企圖在影像之中表達的理想,哪裡需要發聲,她就往哪裡去,在她身上你會看到一種奮不顧身的勇敢,一如她鏡頭下呈現的各種少數族群。

LEZS:你記錄了這麼多人的私密故事,可以和我們聊聊你的成長故事?來自何方?
Su:我來自巴黎郊區,一個傳統的天主教家庭,媽媽是南義人,爸爸是法國人。我們家是很沙文的氛圍,性別刻板印象很深。對女人應該怎樣表現陰柔氣質,男人應該怎樣陽剛都根深蒂固,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屬於哪一種,難怪後來成為龐克一族,因為當龐克很自由,你可以多元嘗試自己的性別傾向與認同。       

我和家人從來不談這種事,所以找尋自我的過程很漫長。長大後我遇到勇於擁抱自己女性化特質的男性,例如不怕展現脆弱、重視溝通,又或是遇到很強悍的女生,就讓我得到解放。年輕的時候,覺得這世界太缺乏多元,不管是膚色、體型、性傾向,全部只有單一面貌,這讓我覺得很無聊。

LEZS:攝影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,對你的意義是什麼?
Su:我大學時學的是文學跟電影,學校教的東西非常理論、技術導向,那時也想唸專門的攝影學校,但是沒有錢,只好自己摸索。攝影是我的表達自我的媒介之一,也是求生存的方式。每當人生變得黑暗,儘管身邊有朋友陪伴,是攝影讓我有活下去的動力,讓我知道,我還有力氣生氣、還有很多話要說。

我渴望與其他人連結,也想知道每個人跟世界連結的方式。我把自己看成一座橋,攝影就是串起這一切的最好方式。

LEZS:你彷彿很能掌握被拍攝者最私密、從容的一面,怎麼辦到的?
Su:有次柏林有個朋友邀請我去他們的藝術家公寓住,我本來只計畫待一週,結果待了六個月,因為遇到一個很酷的女生,跟我說可以住她家,想住多久都可以,我真的就搬去她家,和她成為好友,每天拍她做早餐,記錄她的生活,就是這樣慢慢培養信任的。多數時候我會讓被拍攝者自己畫下界線,不想讓他們覺得有逼迫感。像有我會請他們寫信給自己,或對他們進行訪談,拍攝過程中,如果我們有了特別的連結,都會成為攝影記錄的一部分。若是拍攝對象無法對我敞開心胸,我也ok,我會根據他們的性格調整拍攝方式與主題,一切隨緣。

我想知道他們有什麼話想說,尤其是少數族群,像LGBT、龐克、原住民等這些被邊緣化的人。我不在乎主流多數,對他們一點興趣也沒有,他們已經得到很多關注與優勢,我想呈現的是很少被呈現的人,這是出於一種愛,但不是一般定義浪漫的愛。我是個泛性論者,我會被各種人吸引。

不過說到這裡我要更正,我不是把LGBT視為少數,而是他們在這社會的空間比較少,也比其他人經歷更多風險,這是不應該的。誰愛誰,都不關誰的事。

LEZS:你花很多時間在國外遷徙,可以聊聊這一塊嗎?
Su:過去十幾年都住國外,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柬埔寨居住,在東南亞旅遊,這之間也記錄了很多私密的視覺日記。在我的網站上可以看到”It Could (Not) Be You”就是一個例子,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。我和他在柬埔寨相遇、戀愛,他是雙性戀者,為了他我追去澳洲繼續生活,但他在2015年過世,”It Could (Not) Be You”成為我們的回憶,也是我對他的致敬。

LEZS:那你怎麼會來台灣?
Su:其實理由很偶然。我之前很喜歡台灣電影,看過《藍色大門》,也是侯孝賢、楊德昌、蔡明亮的粉絲。我讀到台灣是亞洲最同志友善的國家,然後也有朋友造訪過這裡,跟我說:「你一定會喜歡」就買了單程機票,從澳洲飛來了。我三月二十七號抵達台灣,只訂了一週的住宿,結果到現在還走不了。來台灣我陸續拍了很多性別意識的專題,像去台南、苗栗拍了同志大遊行,還參與了524平婚法案通過。

LEZS:可以分享你對台灣LGBT族群的觀察,拍攝中又發生什麼小故事?
Su:我拍過一個跨性別者(男跨女),拍攝的時候他很憂慮,頻頻跟我說他沒穿內衣。我跟他說,你不必跟我交代這些,我對你沒有特定期望,期望變成女孩就應該穿胸罩?穿高跟鞋?這不就落入另一種刻板印象?

我拍過一對男同志,因為主題是「伴侶的親密時刻」,我請他們表現親密,結果他們完全無法把嘴從對方身上拔開,簡直要把對方的臉吃掉,拍完跟我說不好意思啦,他們很害羞,我說,你這叫害羞,那不害羞的時候簡直會變成什麼樣啊?

我也拍過一對很可愛的男同志,兩人才二十出頭,交往了四年,是其中一個的媽媽過世,他無法從傷痛走出來,朋友約他去KTV唱歌,所以認識了現在的伴侶。兩個人已經去拉斯維加斯辦結婚了,還刺了相同的刺青。看到這樣可愛的故事,你怎麼還能反對別人相愛?

 

Su Cassiano
個人網站 www.sucassiano.com
IG @su_cassiano

 

■文/Christine Lee‧圖片提供/Su Cassiano、Tristan Still

*本文節錄自LEZS34〈我是一座橋,連結起人與人的故事-專訪Su Cassiano 〉。
欲閱讀全文,
請購買當期雜誌

 

延伸閱讀